家族、宗族及氏族热点关注专栏索引 -j9九游

范阳卢氏
范阳卢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秦汉时期卢氏子孙迁居至涿水一带后,定居在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曹魏时置范阳郡而涿县属之,后世遂称“范阳涿人”(即范阳卢氏由来)。 始祖卢植以儒学显名东汉,北魏太武帝时,卢玄“首应旌命”入局朝廷,太和改制入“卢崔郑王”四姓高门,号称“北州冠族” 。唐代位列七姓十家,出宰相八人,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合称“崔卢”。
5952次浏览
免费家谱查询
可以免费查询家谱的办法通常有分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通常来说线下家谱查询通常来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等等,一般来说针对线下的我们可以在确定寻根地、祖居地、姓氏字辈、堂号、郡望等尽可能多的收集到宗族信息之后来进行寻访,通常无论是线上进行家谱查询还是线下这些基本的家谱查询信息必不可少。 从线上免费查询家谱的渠道和方式方法来看就更加多样化,从线上的免费家族谱查询渠道端口来看,更多还是集中在网站平台一类较多,此外一些网站平台还会提供一些软件类家谱查询的入口,例如手机app应用或是pc客户端软件,或是小程序等,在现在软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驱使下移动端的查家谱相关联应用可谓异军突起,宗亲人群使用的频率并不比网站平台端来的少,但究其用户便捷化查询操作和使用来看,网站平台端可直接进行查询的功能会比其他方式来的方便的多。 家谱信息免费查询的方式往往建立在对家谱信息大数据查询和基本阅览方面,就从线上家谱免费查询的方式来看,无论从网站的网页平台端还是在一些移动或pc的客户端来看,大多家谱查询系统的功能在功能的设置上也会分为免费部分和收费部分,如族谱网的家谱查询功能就相对典型,在对所有姓氏进行查询和部分阅览时就是免费的,但纵观线上家谱查询市场环境来看,目前大多在对家谱数据大数据查询以及部分家谱概要信息的阅览时能免费基础查询的还是不少的,虽然免费家谱查询的工具较多,但宗亲在选择进行免费查谱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平台数据的专业度以及数据的丰富可参考性,尽可能的选择哪些专业性强,且家族谱数据丰富的平台进行查询为好。 可查询的线下方式:   各类图书馆、档案馆、姓氏文化研究中心、资料室、家族祠堂、博物馆、收藏馆 可查询的线上渠道:   pc网站端、wap移动端网站、小程序功能页面、pc端安装软件程序、移动端app程序应用
7329次浏览
博陵世家崔氏
博陵崔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期崔仲牟定居于涿郡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 ,逐渐发展壮大,因安平县后属博陵郡,后世遂称“博陵安平人”(即博陵崔氏由来)。 博陵崔氏在东汉时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门第低于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在北齐北周时全面上升为一流士族,至唐代有六房位列七姓十家,尤以博陵第二房最为显赫。
6094次浏览
颍川陈氏
颍川陈氏,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以颍川郡为郡望,起源于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市禹州市)。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东汉末年以来,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对政治起着巨大的作用,士族名士成为士大夫的核心。颍川陈氏由汉末入于魏晋,子孙历十余世贵显,家族地位历三百年而不坠,可说是魏晋间历史最为悠远的世家大族之一。 自陈霸先“自云汉太丘长陈之后”以来,天下陈氏大都以颍川为祖。著名人物有汉太丘长陈寔,汉大鸿胪陈纪,魏司空陈群,魏尚书左仆射陈泰,晋太尉陈准。
3713次浏览
大理段氏的始祖是谁
在《段氏世家》、《南诏野史》载:“段氏,武威郡姑臧人也,祖上段俭魏为阁罗凤将,佐南诏大蒙国,唐天宝中大败唐兵,功升清平官,赐名忠国,拜相,六传而生思平”。 大理皇族段氏一族,其历史始于公元937年,段俭魏六世孙段思平在通海当上了通海节度使,后来开创了大理国,成为大理国的国王。一直到段正明结束,共经历24帝王,共318年。
3368次浏览
通山古民居
所谓古民居,其实就是古代人民居住的房屋,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特别是在民居中,各族人民常把自己的心愿、信仰和审美观念,把自己所最希望、最喜爱的东西,用现实的或象征的手法,反映到民居的装饰、花纹、色彩和样式等结构中去。 其中通山古民居是出于鄂赣交界处,是湖北省著名的“民居之乡”。通山古民居主要是以明清民居为主体,其融合了南北方建筑风格,连贯东西,又自成一体。通山古民居在建筑有着独特精湛的技艺,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题材广泛,构图新颖,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堪称明清时期民居建筑奇葩。 此外在通山县还有很多比较著名的景点,比如王氏老屋、成氏宗祠、松亭祖祠、老宗屋、大夫第、宝石古民居、焦氏宗祠、周家大屋、谭氏宗祠等。这王氏老屋是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80余年,为此村进士出身王迪吉与富甲一方的大财主王迪光兄弟等人所建;成氏宗祠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坐南朝北,一进三重,两个天井,四水归堂,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谭氏宗祠是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的一座建造精致、气势宏伟、风格独特的古建筑,据介绍,这座占地2100余平方米的宗祠,始建于乾隆戍寅年间(1758年),为谭氏祖人谭计六首捐建造。
3554次浏览
......
最新相关
家族源流
家族文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