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建康实录

建康实录,其他 -j9九游

《建康实录》,中国六朝史料集,唐代许嵩撰。全书共20卷,现已残缺。这是一部记述三国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朝事的史籍。因六朝皆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故以此名。作者在《序》中说,此书“具六朝君臣行事,事有详简,文有机要,不必备举。若土地、山川、城池、宫苑,当时制置,或互兴毁,各明处所,用存古迹。其有异事别闻,辞不相属,则皆注记,以益见知。使周览而不烦,约而无失者也。”

《建康实录》对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及南京地区历史地理都很有参考价值。虽作于《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及《南史》之后,但保存着某些正史不载的史实和轶事。常为后来考证六朝史事者所引征。

建康实录相关文献
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清实录道光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史藏-1725部>03别史-100部>79-清实录道光朝实录--
查看全文
大南实录
名称其本来的书名与中国的《明实录》、《清实录》等类似,使用實錄作为名称,而后由于“實”是第二代皇帝明命帝的皇后胡氏之讳,因此后来改用同音同义的“寔”字。编修过程由于《大南实录》是紧接着阮朝的历史发展而进行编修,因此整个编修过程可说是与阮朝相始终,时间相当漫长。《大南实录》编纂的开始,是嘉隆十年(1811年),阮世祖下令由侍中大学士范适负责撰修“国朝实录”。其后,在明命年间,编修实录的事业得到充份的支持,这是由于阮圣祖即位之初,即已考虑到编写书籍之事,他设置了国史馆,专司编修国史。由阮文仁、郑怀德等多位官员负责编撰工作。其后经过历代史官的续编,至20世纪时,已编成至启定帝(1916年-1925年)时期历代阮朝帝王的实录。唯保大帝时期有否编撰实录则未详。内容《大南实录》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历代皇帝事迹的“实录”,另外还有记录各阶层人物的“列传”。大南实录前编(十二卷),载自阮潢至阮福淳约二百多年...
明实录
史料特征《明实录》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明代体制,嗣君登极后,即钦定监修、正副总裁及纂修诸臣,编辑先朝《实录》。《实录》正式修成后,卷首列御制序,臣下进《实录》表,纂修诸臣姓名和纂修凡例等,焚其草稿,将誊录的正本藏之内府。嘉靖十三年后,转藏于皇史宬,而将誊写的副本藏之于文渊阁,供后代阁臣、史官修《实录》时借阅参考。万历中,大学士申时行命诸学士校雠,始转相抄录,各种传抄本才得以流传。其中也出现了卷帙有出入,内容有详略,以及脱落、简错等舛误。今海内外留下的各种传抄本约十余部。内容十三朝实录如下,不包括惠宗、代宗和思宗。明实录的出版1941年,梁鸿志影印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传抄本,将建文朝史事附入《太宗实录》,并附后人补辑的《崇祯实录》十七卷,计五百册,为其后通用本,但错讹甚多。这是中国《明实录》的第一部印刷本,在此之前所流行之本皆是钞本。1930年至1961...
清实录
成书架构清人从关外即开始修订的《满洲实录》,太祖实录到末代皇帝的《宣统政纪》七十卷。《清实录》凡四千三百二十六卷,是现存卷帙最大的实录。亦有不被广泛承认的伪满本存在。目录参考文献外部链接参见《明实录》《清圣训》《清史稿》
李朝实录
概要《李朝实录》记载了由初代太祖到哲宗的25代国王、472年(1392年-1863年)间历史事实的年月日顺编年体汉文记录;若连最后两任君主的纪录也包括在内的话,那包含总共27代君主、519年(1392年-1910年),共1893卷,888册,总共约6400万字。朝鲜王朝前期,《李朝实录》正本存放于汉阳(今首尔)春秋馆,副本存放于忠州、星州、全州的史库。壬辰倭乱中,除全州本之外,《李朝实录》正本和其余副本全部被毁。宣祖三十六年,依据全州本重新编修,印刷五部,分别存于春秋馆、摩尼山史库、太白山史库、妙香山史库、五台山史库。妙香山本后来移藏于赤裳山,摩尼山本后来移藏于鼎足山。1905年,春秋馆本移存于奎章阁。1910年日韩合邦后,奎章阁图书由日本朝鲜总督府收集。1911年,太白山本和鼎足山本也移交朝鲜总督府,赤裳山本收藏于藏书阁,五台山本被“赠送”给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关东大地震,五台山本大...
建康实录相关标签
魏晋南北朝
南京历史
编年体
唐朝典籍
中国各朝代历史著作
古籍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