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国

三国-j9九游

(古政权(中国))

三国(狭义220年-280年,广义184年、190年、208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一段三个政权并立的时期,一般认为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三国是指曹魏、蜀汉及孙吴。东汉末年战争不断,使得人口急剧下降,经济严重损害,因此三国皆重视经济发展,加上战争带来的需求,各种技术都有许多进步。

东汉末期,汉廷因黄巾之乱而授权地方平乱。董卓乱政并在地方冲突后迁都长安。这些使得朝廷威信丧失,军阀割据混战。其中曹操拥护逃回洛阳的汉献帝,迁都许昌,并击败多股势力。最后在200年的官渡之战击败北方最大势力袁绍,大致掌控中国北方。曹操以优势兵力南征荆州,但在208年冬天的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至此东汉灭亡,正式进入三国时期。隔年以益州为主的刘备也以汉室宗亲的身份称帝,国号续为“汉”,史称蜀汉。刘备与孙权在赤壁之战后积极拓展势力,为了荆州问题多次发生纠纷与战争,最终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了整个荆州南部。刘备病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的诸葛亮于同年再与孙权恢复同盟。最后,据有扬州、荆州及交州等地的孙权于公元229年正式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此后,三国局势主要为蜀吴同盟对抗曹魏,各国疆域变化不大。而曹魏朝廷此时渐渐地被司马氏掌控。公元237年公孙渊反叛曹魏,于辽东一度建国,国号“燕”,但昙花一现,在公元238年魏灭燕之战中灭亡。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建立军功准备篡位,出兵伐蜀,蜀汉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为“晋”,史称西晋,曹魏亡。最后公元280年西晋发起晋灭吴之战,灭亡孙吴,一统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三国简介资料
三国时期
道教、佛教
约3000万(280年)
曹丕、刘备、孙权等
亚洲
君主专制政体
三国
184年
曹丕、司马懿、诸葛亮、孙权等
洛阳、成都、建业
三国相关文献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
此三国已非彼三国
此三国已非彼三国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在翻译成韩国译本时书名改为《三国志》,采用的是记载
三国
历史黄巾之乱东汉在汉和帝后,因为种种因素而走向衰亡。由于皇帝大多在年幼即位,政权多由外戚掌控。皇帝在成年后为了夺权而寻求宦官的支持,但也让宦官掌控了朝廷。这种外戚与宦官的对峙(即戚宦之争),使朝廷陷入循环内斗。到了桓灵二帝时,士大夫不满当时掌权的宦官败乱朝政,纷纷上书抗议,但这两次的抗议均被皇帝与宦官镇压,史称党锢之祸。在地方上,各地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榨压百姓,人民苦不堪言。加上天灾接续不断,百姓纷纷揭竿起事,成为群雄割据的导火线。183年2月,太平道首领张角及兄弟张梁和张宝率数十万信徒发起民变,史称黄巾之乱。乱事范围迅速扩大,很快发展成全国性的战乱。汉灵帝派皇甫嵩、卢植及朱儁等率中央军压制,又令地方州郡和豪强地主招募军队协助。虽然黄巾军很快被击溃,不过余部散布各地,顺势占山成寇,局势尚未稳定。为了要稳定局势,188年汉灵帝采纳刘焉建议,让监察各郡的刺史拥有地方军政的权力,加强对各郡的控管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能反映三国历史的史书,但是有多少人去正确看待过它?作为三国的名剑,必须让大家明白《三国志》不是三国史!陈寿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人,但他处于三国后期,而《三国志》又是于晋并吴五年后完成。别小看这一段时间,战乱足够颠倒很多事。因此他只能靠史书、文献和比较可信的传言来编写《三国志》,在加上陈寿是独自一人且以晋臣的身份编写。《三国志》的真实成分有一定的折扣。《三国志》中的评论都是陈寿自己的看法,无法真实的表现人物的功绩、地位和历史作用(一个人编的史书评论都有问题,像《史记》,《汉书》等等)。比起当时的史书,《三国志》算是最好的,由于陈寿过于严谨,他认为不够真实的宁可不收入,导致此书过于简略。不过裴松之注后的《三国志》会好很多,这也是史学家们的三国史书“圣经”陈著裴注的《三国志》。本剑并不是想写这篇文章来骂《三国志》的不真...
查看全文
《三国志》不是三国史
若是研究三国的历史,最重要的材料莫过于《三国志》。的确陈寿的《三国志》可以算是最能反映三国历史的史书,但是有多少人去正确看待过它?作为三国的名剑,必须让大家明白《三国志》不是三国史!陈寿可以算是三国时期的人,但他处于三国后期,而《三国志》又是于晋并吴五年后完成。别小看这一段时间,战乱足够颠倒很多事。因此他只能靠史书、文献和比较可信的传言来编写《三国志》,在加上陈寿是独自一人且以晋臣的身份编写。《三国志》的真实成分有一定的折扣。《三国志》中的评论都是陈寿自己的看法,无法真实的表现人物的功绩、地位和历史作用(一个人编的史书评论都有问题,像《史记》,《汉书》等等)。比起当时的史书,《三国志》算是最好的,由于陈寿过于严谨,他认为不够真实的宁可不收入,导致此书过于简略。不过裴松之注后的《三国志》会好很多,这也是史学家们的三国史书“圣经”陈著裴注的《三国志》。本剑并不是想写这篇文章来骂《三国志》的不真...
查看全文
三国相关标签
三国
中国地域政治并称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三国导读知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