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唐景崧

唐景崧简介,后代,族谱 -j9九游

唐景崧(1841年-1903年),字维卿,中国清朝政治人物,广西省桂林府灌阳县人。同治年间以进士入词林,改吏部主事。中法战争期间,请缨南下越南,招抚黑旗军刘永福,且领军与法军激战有功,历升道员、布政使,署末代台湾巡抚。

唐景崧简介资料
(弟)
广西桂林府灌阳县
1841 年
咸丰十一年辛酉科广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出身
字维卿
1903 年
广西
翰林院庶吉士(1865年-?)、吏部主事(1868年-?)、福建台湾道(1885年-1891年)、按察使衔(1885年-1891年)、台湾布政使(1891年-1895年)、署台湾巡抚(1894年-1895年)、台湾民主国总统(1895年)
《请缨日记》、《寄闲吟馆诗存》、《诗畸》八卷、《外篇》一卷、《看棋亭杂剧》
相关人物
唐景崧相关文献
柯崧林
柯崧林,柯崧林,明代监察御史,柯乔之父
查看全文
景崧墓茔传奇
景崧墓茔传奇,1903年3月2日,唐景崧在广州逝世后,及时运回桂林私邸五美堂别墅,设置灵堂,很
查看全文
沈崧
家世沈崧生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闽人。祖父沈辂,大理评事,获赐绯色官服。父沈超,福州长溪县令,沈崧可能就出生在长溪县。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沈崧去当时的京城长安考进士,刑部尚书崔凝主考,选二十五人中举,沈崧在其中。昭宗御武德殿,命翰林学士陆扆、秘书监冯偓覆试,淘汰其中十人,但沈崧仍然入选。但可能是因当时唐朝大乱的缘故,沈崧没有继续科举,而是回到了闽地。途经淮南,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辟他,他不应。他途经时任武胜军都团练使钱镠治下的杭州时,与皮光业、林鼎一同为其所辟,被留为掌书记。效力钱镠沈崧还被钱镠除授浙西营田副使,奏授秘书监、检校兵部尚书、右仆射。钱镠的书檄、表奏,多是沈崧所作。钱镠刚获授镇海节度使,就令沈崧起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写成后给从事罗隐看。罗隐说此表入奏,急于索贿的宰相肯定会对浙西有所要求,于是改成了简略说浙西天寒、麋鹿常游、牛羊不下。天祐四年(907年),唐亡。后梁...
陈维崧
生平陈维崧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以其髯长,时称陈髯,早有文名,平生无疾言遽色。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伟业、冒襄、龚鼎孳、姜宸英、邵长蘅、彭孙遹等人有往来。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云郎(徐紫云)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暮春,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70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著作工诗、词、骈文,他的骈体文也是清初大家。陈维崧的诗词作品极多,“填词之富,古今无两”,小令、中调、长调共四百六十调,一千六百二十九首,且题材广泛。钱仲联〈论陈维崧的湖海楼词〉一文中统计其词有“一千九百四十四首”,是历代词人词作品最...
荀崧
生平荀崧志操清纯,喜好文学。晋武帝泰始年间继袭父亲荀頵安陵乡侯的爵位,任濮阳王司马允的文学。后被赵王司马伦任命为相国参军。多次升迁后官拜侍中、中护军。永嘉五年(311年),汉国军队攻陷洛阳并掳走晋怀帝,荀崧与百官出奔密县。路上荀崧母亲逝世,而追兵将至,荀崧被官员们抛下,最终荀崧遇袭还受了重伤。荀崧及后于密山安葬母亲,并为她守丧。守丧完结后,在荥阳行台的荀藩承制以荀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当时皇陵都被盗,荀崧便派主簿石览领兵到洛阳修葺皇陵,后以功勋进封舞阳县公。及后迁任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镇守宛,改封为曲陵公。建兴三年(315年),作乱的杜曾围攻宛,荀崧见自己兵少而且食粮已尽,于是派女儿荀灌向襄城太守石览及南中郎将周访求救。二人派兵合力营救,杜曾见援军前来就逃散。杜曾不久就向荀崧请降,并请求讨伐丹水县的盗贼。荀崧寄望杜曾成为自己外援,于是不理陶侃的劝阻而答允...
唐景崧相关标签
唐姓
清朝福建台湾布政使
同治四年乙丑科进士
咸丰十一年辛酉科举人
1903年逝世
清朝广西乡试解元
清朝庶吉士
1841年出生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清朝吏部主事
灌阳人
清朝福建台湾巡抚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