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魏忠贤

魏忠贤-j9九游

(明朝)

魏忠贤(1568年2月27日-1627年12月11日),别称魏阉贼,原名魏四,入宫后改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后,改名忠贤,表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在天启年间拉拢齐楚浙党官吏,是为阉党,与东林党人激烈斗争,即东林党争。明思宗即位后,被流放,畏罪死亡。

魏忠贤简介资料
北直隶肃宁县(今
1568年2月27日
司礼监秉笔
1627年10月19日
专擅朝政、掀起
完吾
相关人物
魏忠贤相关文献
魏忠贤是谁?他是怎么死的?
这个敢自称“九千岁”的太监是谁呢?原来就是明熹宗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原来叫做李进忠,后来认了一个义父魏朝,就把自己的姓名都改作了“魏忠贤”,表明自己忠于义父魏朝,谄媚嘴脸,表露无遗。 魏忠贤这个司礼秉笔太监具体是干什么的呢?就是在皇上批改奏折忙不过来的时候,皇上就可以口述,然后由秉笔太监在奏折上写下皇帝的批语。这种做法其实有很大的
查看全文
魏忠贤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崇祯为什么秘葬魏忠贤?
魏忠贤是忠臣还是奸臣,这个话题其实有很多专家学者拿出来议论。他们各自抓着自己的证据,极力给自己的观点加分,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多的人认同,然后使自己的观点成为正统。 魏忠贤肯定是做了一些坏事,也肯定做了一些值得人们赞赏的好事,才有了这忠奸之辨。笔者认为,魏忠贤最开始的出身就决定了魏忠贤这个人的本质。魏忠贤不是从小就去势入宫的,而是在成年之后才入的
查看全文
九千岁魏忠贤是谁?奸臣魏忠贤有没有妻子?
明朝宦官专权始于明熹宗继位之后,沉迷于木匠活的皇帝,信赖自己身边陪侍的宦官。因为过于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常常无暇政事,这个时候宦官作为能时刻面见天容的人,自然而然的权利就变大起来了。而闻名于后世,甚至还被排成多部影视剧的“九千岁”魏忠贤便是其中之最。 那么这个一度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岁”到底有没有妻子呢? 不管是成为太监之前还是成为
查看全文
魏忠贤的发迹史
1624年明帝国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也正因为这样一份弹劾,一再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泯灭掉的明帝国政治游戏规则的转折点骤然而至。许多年以后,人们将这一年当做魏四甚至整个宦官集团掌握明王朝政局的起始,但很少有人反思:东林党不是问题,宦官也不是问题,魏四更不是问题,在这场政治游戏规则大转向背后,明帝国的体制才是最无可救药的痼疾。东林党也好,魏四也罢,甚至包括满朝公卿士大夫,无一不是这种畸形体制的牺牲品。伙食管理员算起来,从22岁那年入宫倒马桶开始,太监魏四已经在紫禁城幽深的高墙内耗掉了整整30个年头。在这漫长的30年里,他就像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一样普通到了悄无声息,以一种几乎不存在的形态存在着。当后人去追寻这30年里魏四的具体形象的时候,也只能想当然地在史书里对这位曾经权倾一时的老太监做一些简单的标签化处理,既说他“少黠慧无籍”,又说他“能决断”、“...
查看全文
魏忠贤
简介魏忠贤(1568年~1627年),原名李进忠。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事,引诱其宴游,甚得其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明熹宗是个“木匠天才”,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魏忠贤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的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时东林党人士吏部尚书赵南星,在朝廷中排斥反对派,于是非东林派愤而结交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遭到杨涟的弹劾,但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天启五年...
查看全文
魏忠贤相关标签
自杀的中国政治人物
沧州人
1627年逝世
明朝宦官
明朝自杀人物
李姓
魏姓
1568年出生
阉人
太监
宦官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魏忠贤导读知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