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萧承之

萧承之简介,后代,族谱 -j9九游

萧承之(384年-447年),字嗣伯,刘宋南兰陵郡人 ,居晋陵县武进县东城里,南朝宋将领,官至右军将军。

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及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看重他。萧承之初为建威将军朱龄石的参军,在义熙九年(413年)随朱龄石入蜀,灭掉谯蜀政权,并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任内善于抚绥。

萧承之于元嘉二十四年(44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梁州人因为思念承之,在峨公山为他立庙祭祀。升明二年(478年),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其子萧道成建立南齐,承之获追尊为宣皇帝,葬于永安陵。

萧承之简介资料
南兰陵(今
384 年
447 年
永安陵
萧承之相关文献
江苏省-常州-武进萧承之
萧承之(公元383—447年),字嗣伯,南朝刘宋著名将领,其子萧道成建立南朝齐,是为齐高帝,承之卒后,被遵奉为齐宣帝。萧氏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于东晋初过江南下,寓居晋陵武进(今属江苏)。因为这个地方侨居了许多兰陵郡的人,故称南兰陵。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之父,生前未做皇帝。历任扬武将军、威烈将军、右卫将军、太子屯骑校尉,龙骧将军、右军将军,封晋兴县五等男,赠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萧承之“少有大志,才力过人”,(《梁书·武帝记》),他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大将。萧承之初为建威府参军,后迁为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元嘉初年,历任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后转宋汉中太守、南泰山太守,右军将军等职。《资治通鉴》第一百二十一卷宋纪记载,刘宋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北魏的军队进攻济南,萧承之时任济南太守,仅率领几百名士卒奋勇抵抗,唱了一出“空城计”。南朝刘宋时期,都城是建康(今江苏南京),占...
查看全文
萧望之
人物生平霍光冷遇萧望之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其祖、父皆隐德不仕,以田为业,萧望之好学,研究齐诗,师事后仓达十年。后来到太常受业,又事同学博士白奇,还从夏侯胜问《论语》、《礼服》。京师的儒生们对他都很称赞。他还写有赋四篇。那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举儒生王仲翁、萧望之等几个人,都被召见。在此之前左将军上官桀等谋杀霍光,霍光杀了上官桀等之后出入都加戒备。进见他的官民都要露体被搜身,摘去兵器,由两个侍卫挟持。只有萧望之不肯听他这套摆布,自动出阁,说:“不愿见。”侍卫人员对他叫嚷乱扯。霍光知道这个情况后,吩咐侍卫人员不要乱扯。萧望之到了霍光面前,对他说:“将军您用功德辅佐幼主,要能让崇高的教化流传天下,天下的士都会伸长脖子踮起脚,争着要来效力辅佐高明的。现在来见您的士都要如此对待,恐怕不是周公辅佐成王那样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接待天下之士的礼节和招致平民的思想。”于是霍光独不授职萧望之,而...
萧承之
生平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室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看重他。萧承之初为建威府参军,义熙年间,谯纵被东晋平定,萧承之善于绥抚,迁扬武将军、安固汶山二郡太守。刘宋元嘉初年,徙萧承之为武烈将军、济南太守。元嘉七年(430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北魏乘胜击破青州诸郡国。别帅安平公乙旃眷进攻济南,萧承之率数百人拒战,击退魏军。魏军聚集济南城下,萧承之使偃兵开城门,用空城计。部下谏道:“贼众我寡,为何如此轻敌!”萧承之道:“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魏军疑有伏兵,遂引兵而去。第二年,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在寿张转战班师,滑台陷落,兖州刺史竺灵秀抵罪。宋文帝以萧承之有保全济南城之功,手书都督长沙王刘义欣:“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萧承之与檀道济没有什么交情,兖州刺史没有当成。后来萧承之迁辅国镇北中兵参军、员外郎。元嘉十年(433年...
萧源之
生平萧源之历任中书黄门郎,徐州、兖州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南琅邪郡太守。刘宋取代东晋,永初元年(420年),萧源之卒,追赠前将军。家庭祖父萧亮,字保祚,晋朝侍御史。父萧卓,字子略,晋朝洮阳县令。赠金紫光禄大夫,追封封阳县侯,妻下邳赵氏封吴郡寿昌县君。子萧思话萧思度,其女为殷孝祖妻,改嫁北魏张宗之,由于她“多悉妇人仪饰故事”,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初制六宫服章,萧氏被命在内预见访采,数蒙赐赉参考资料《宋书·卷78·萧思话传》《南史·卷18·萧思话传》
萧望之
萧望之(约前114~前47年),字长倩,萧望之是萧何的六世孙,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徙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萧望之是西汉宣帝、元帝倚重的大臣,又是著名的经学家。萧望之主治《齐诗》,兼学诸经,是汉代《鲁论语》的知名传人,李白在《客中行》赞颂的“兰陵美酒”相传就是萧氏家酿。。自此,兰陵萧氏是山东大族,历数百年而不衰。
查看全文
萧承之相关标签
384年出生
南朝追尊皇帝
刘宋政治人物
447年逝世
帝王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