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讨伐董卓之战

讨伐董卓之战,三国时期,历史事件 -j9九游

讨伐董卓之战,是东汉末年,关东各地诸侯群雄组织地方联军对抗董卓的战役。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但实际上只有曹操、孙坚等人与董卓实际交战,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在孙坚的不断打击下,董卓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之后关东诸侯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由于朝廷名义上和实际上都已经被董卓控制,各地诸侯间公开的杀戮也已经无人能管束,甚至再也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三国割据战乱弱肉强食从此全面展开。

讨伐董卓之战简介资料
关中
190年正月—191年二月
190 年 - 191 年
董卓挟天子迁都长安,地方军内斗加深,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相关人物
讨伐董卓之战相关文献
董卓到底有多坏?董卓是个怎样的人?
汉末时期董卓这个人,不管是在史书中,还是演义小说中,能够用来形容他的词语非常多,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坏”。不管董卓做过些什么事情,在人们的眼中都是负面的,坏的
查看全文
董卓
董卓(132年-192年4月),字仲颖,性别男,陇西临洮(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官至太师、郿侯。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最后被王允和吕布谋杀。性粗猛而有谋断,从驻守边塞的地方官吏升迁为羽林郎,累迁西域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爆发后,奉命镇压响应起义的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胡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屡屡败北。灵帝病危时,他驻屯河东,拥兵自重,坐待事变。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和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诸宦官,不顾朝臣反对,私召董卓入京。董卓引兵驰抵京城,势力大盛,废黜少帝,立陈留王为...
查看全文
郑泰给了董卓什么建议,让董卓取消军事讨伐关东联军?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三国英雄记——潜伏的老党人”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周毖和伍琼被杀,这是关东联军的一个重大损失,不过很快另一个卧底就补上了他们的位置。 这个人是郑泰,一个老资格的党人,时任朝廷参事室参事(议郎)。 鉴于关东联军不断壮大,董卓想调集重兵讨伐他们。郑泰想到联军组建时间
查看全文
联军讨伐董卓,曹操为什么要去占领敖仓?
沿着古长城徒步,仿佛行走于历史与现实之间。一边欣赏雄浑壮观的边塞景象,一边不断去怀想曾经发生在这片历史大地的过往。今天来讨论“联军讨伐董卓,曹操为什么要去占领敖仓?”的话题,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 联军讨伐董卓,最先打起来的是北线。 在河内郡屯驻的袁绍、王匡离前线最近,他们的驻扎地在黄河北岸的怀县,与洛阳的直线距离不过100里左右,轻骑兵半天即可到达。 袁绍
查看全文
讨伐董卓打算关东联军为何最后分崩离析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这是历史带来的回忆。一起来了解下“讨伐董卓打算关东联军为何最后分崩离析了?”的相关话题,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疑惑。? 孙坚继续前进,攻下洛阳指日可待。就在孙坚准备指挥所部向洛阳发起总攻的时候,后方却出了问题。 孙坚一路高歌猛进,袁术心里不踏实了,他虽然是关东联军南线总指挥,但他靠的是孙坚,孙坚在前面打
查看全文
讨伐董卓之战相关标签
2世纪中国
三国战役
勤王
汉朝战役
三国历史事件
汉朝历史事件
190年
191年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