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古镜记

古镜记,其他图文简介 -j9九游

古镜记》是唐朝小说,一说作者是王度。

《古镜记》记载大业七年王度从汾阴侯生身上得到一古镜,从此在江湖上除魔斩妖,威力无穷,其弟王绩借用古镜外出游历﹐一路上又斩除不少妖怪。王绩回长安后﹐把古镜还给王度。大业十三年古镜在匣中突然消失。《古镜记》是唐人传奇的开创性作品,有六朝志怪馀风,又有人物对话之细腻描写。本书作者不详,唐代顾况《戴氏广异记序》称《古镜记》为王度所作,但无确定证据。《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亦有此文。

《古镜记》由十二个独立的故事组成,都与古镜有关,故被晁公武称为类书。《古镜记》约三千字,上承六朝志怪小说,下开唐代新体,“侈陈灵异,辞旨诙诡,后人摹拟,汗流莫及”,《古镜记》很可能是当时一些流行的传闻,《隋唐嘉话》、《异闻录》、《松窗录》等书都曾谈到宝镜。

相关人物
古镜记相关文献
汉【刘氏制镜】博局镜
汉【刘氏制镜】博局镜,尺寸大,纹饰镜,铭文稀.此镜:圆钮,方钮座,内四瓣花旋写“长宜子孙”,中圈主纹饰
查看全文
揭秘隋朝王度“古镜记”的奇遇是真是假?
揭秘隋朝王度“古镜记”的奇遇是真是假?,王度这个人在中国古代知道他的人不多,史书上也没有关于他的很多记载,不过他写的
桓檀古记
构成《三圣记》:三圣是传说中的天帝桓因(桓因是佛教中的帝释,帝释天,别名释提桓因)、降临到太伯山(即妙香山)的帝释桓因之子桓雄、恒雄和熊女的儿子檀君王俭。大体为神话传说,分为上下两篇。《檀君世纪》以公元前2333年为檀君元年。且一直说是在中国帝尧即位后的第25年,古朝鲜建立。《北夫余纪》《迦叶原夫余纪》《太白逸史》《三圣记》三圣是传说中的天帝桓因(即帝释,帝释天,别名释提桓因)、降临到长白山的桓因之子桓雄、桓雄和熊女的儿子檀君王俭。大体为神话传说,分为上下两篇。重点讲述了神市倍达国的建立,桓雄教化熊女的故事,以及檀君的发迹。《檀君世纪》上编写的王名表王俭(纪元前2333年-纪元前2240年)扶娄(纪元前2240年-纪元前2182年)嘉勒(纪元前2182年-纪元前2137年)乌斯丘(纪元前2137年-纪元前2099年)丘乙(纪元前2099年-纪元前2083年)丘乙借鉴中原的天干地支开始纪元。...
历史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3是镜面,1是物体,5是物体在镜中成的像。不论是平面镜或者是非平面镜(凹面镜或凸面镜),光线都会遵守反射定律而被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中后即可在视网膜中形成视觉。在平面镜上,当一束平行光束碰到镜子,光束会被平行地反射出去,此时的成像和眼睛所看到的像相同。平面镜成的像所在位置并无实际物体或光线,所以形成的是虚像。镜子的运用认人室的单面反光镜一个小型的道路安全凸面镜梳妆镜:被用来协助化妆、刮胡子及梳发等整理仪容的工具。仪器:许多光学仪器、例如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光路中,会利用镜子来进行反射。安全:例如交通工具的后视镜和照后镜。有些道路的转角会摆置凸面镜,提醒往来行人注意安全。单面反光镜:例如证人在警局认人手续中,用作辨认疑犯用的单面镜。[1]玻璃镀银制镜技术原料及要求玻璃应是平整无缺,中间无气泡的透明玻璃;硝酸银,含量在99.5%以上;氨水,浓度为25—28%;酒石酸...
多镜面望远镜
外部链接多镜面望远镜网站
古镜记相关标签
唐人传奇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