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孙丕扬

孙丕扬简介,后代,族谱 -j9九游

孙丕扬(1531年-1614年),字孝叔,号立山,陕西富平县流曲镇南街人,明朝吏部尚书。

孙丕扬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考中丙辰科进士,授行人。明穆宗隆庆中,擢大理寺右丞。历任右佥都御史、太子太保,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5年)出任吏部尚书,创“掣签法”,以抽签决定官职,杜绝权贵请谒之弊。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主持辛亥京察。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明神宗不理政事,无法正式辞官,只好“挂冠出都”,居家二年卒。赠太保,谥恭介。著有《富平县志》、《应世草》、《立山诗》等。

冯梦龙《古今谭概》记:“昔富平孙冢宰(孙丕扬)在位日,诸进士谒请,齐往受教。孙曰:做官无大难事,只莫作怪。真名臣之言,岂唯做官乎!”

孙丕扬简介资料
1531 年
1614 年
孙丕扬相关文献
传说典故-孙丕扬不转堂
传说典故-孙丕扬不转堂,孙丕扬不转堂      明朝万历年间,孙丕扬任吏部尚书。    有一次,孙丕扬出
查看全文
江苏省-扬州孙鑫
孙鑫,凝聚态物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1938年7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籍贯江苏扬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主要从事统计物理和凝聚态理论研究,近年着重将凝聚态物理和高分子化学相结合,研究有机光电功能的机理。曾解析求得相变理论中的临界指数δ=7,并表明其能满足全部七个scaling等式;与合作者预言了孤子存在一类新的振动模,后来得到实验证实;发展了宽能带的π电子关联理论,澄清了高分子“共轭结构”产生原因的争论;提出高分子具有“光致极化反转”、自旋载子的“光致电荷变号”等一系列独特的光电功能。
查看全文
康丕扬
生平万历四年(1576年)丙子科山东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科。任宝坻县、密云县知县,考选监察御史,巡按山西、辽阳。万历三十七年春告老还乡。家族曾祖父康纯;祖父康福寿;父亲康诰。参考文献
孙丕扬
参考书目《明史》卷224
曹丕传——贻笑孙吴
怒杀甄妃之后,曹丕忽然对南方的孙吴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来,并且一心想在魏吴两国之间,建立起巩固的君臣关系。他之所以如此,一是要表明他绝非割据一方的霸主,而是继汉家皇帝之后君临宇内的天子;二是想借此转移人们的目光,遮掩家门之丑,因为新登基即有嫡妻暴死之事,对他的美好形象多少有玷玉污金之累。然而过于自信的曹丕,完全低估了自己的对手孙权,结果是利用对方不成,反倒被对方利用了一番。曹丕初次涉足国际政治,便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筋斗。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冬,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大破曹操兵马于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魏、蜀、吴鼎足三分的局面基本形成。此后三方的关系,曹刘两家始终是势不两立的敌人,独有孙权是周旋于其余两方之间,时而联刘抗曹,时而亲曹击刘,把纵横捭阖的手段耍得淋漓尽致。孙权在这方面的功夫,莫要说曹丕难望其项背,就是曹丕的老父曹操,也只能和他打个平手。何以见得?可以看以下事实。四年前,...
查看全文
孙丕扬相关标签
1614年逝世
明朝大理寺丞
明朝吏部尚书
明朝行人司行人
1531年出生
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进士
明朝太子三师
明朝佥都御史
孙姓
富平人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