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秦代 项羽

项羽项籍简介,后代,族谱 -j9九游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字,以字行,楚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军事家,政治家。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五十万,秦皇三世被项羽吓得自降为‘秦王’,不敢再自称‘皇帝’。起兵三年,即称霸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政由羽出,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年仅二十五岁。最后在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败,自刎而死。

项羽常被认为是数千年中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从古至今,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专指项羽。

项羽简介资料
祖父
楚国下相(宿城区)
公元前232 年
芈姓(?)项氏
项籍
楚国乌江(和县)
公元前202 年
相关人物
项羽相关文献
项羽自刎
项羽自刎,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
项羽
经历家世出身(前232-前209)项羽出生于前232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前232年3月29日)。楚国将军项燕后裔,其先祖受封河南项城,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时期,国破后以国号为氏,历代学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定居。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时,时年22岁的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该处一说名掩浦,一名项浦,位于湖州府城东北十六里弁山东,两名皆与此典故有关。起兵反秦(前209-前2...
项羽
原文标题:一时人杰——西楚霸王项羽对项羽的记忆,从心中仔细搜索,或许是从初中读鲁迅先生的《三昧书屋》开始的吧。“学剑不成”一句深刻脑海,竟导致了项羽这个形象在我心中的定格与历代学人的描绘不尽相同。在我少时的心里,项羽是一个聪明却又浮躁的英雄。“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这是多年以后读到的史迁的记述了,然而和我少时所想,相差无几。或许说起来过于玄妙,我在读鲁迅先生的课文时,并不知这一句是记项羽的,(纵然到现在,我也不能肯定),但我却莫名的认定,这一句是描绘项羽的。我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因为我自己也有聪明而浮躁的倾向吧?惺惺相惜?过于抬高自己了。虽然不可否认,我对项羽有着极大的同情心。项羽最后学的是兵法,可惜他虽然认为这是“万人敌”的本事,却也是略知其意,便不肯下功夫了。我常常想,项羽自二十四岁随项梁起兵,直至垓下之亡,一生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对兵法只略知其意的人,竟能有这样的战术修...
查看全文
反击项羽
? 项羽出兵夺赵,这是《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但也只有短短一句话:“楚数使奇兵渡河击赵,赵王耳、韩信往来救赵,因行定赵城邑,发兵诣汉。”但在《史记》相关人物的传记中,却找不到任何与此事相关的记载。再结合项羽发兵进攻背楚附汉的九江王英布诸史料,此次楚军奇兵击赵,应该是小股部队,而不是楚军主力。 英布突然背叛项羽,是刘邦在对楚外交战线上取得的重大胜利。
查看全文
项羽之死
? 淮河北岸的十二月,气温最冷时可达零下十几度,楚军食无粮,衣无衣,睡无衾,举目不见亲人,士气已经跌落至冰点。 汉军的作战思路非常清晰:围而不打,然后乘其敝歼之,反正刘邦有的是粮食,项羽已经撑不了几天了。 这时有人给刘邦出了一个主意。此人附汉王之耳,小声嘀咕了几句,刘邦拍手大笑:“四面楚歌,项羽宜其死也!” 四面楚歌——历史上的著名典故,经典的攻心
查看全文
项羽相关标签
中国君主
苏州人
楚汉自杀人物
卒年不详
人物神
秦朝军事人物
宿迁人
前232年出生
中国民间信仰
秦朝民变领袖
秦朝政治人物
道教神祇
项姓
楚汉战争人物
帝王
家族谱大览
项羽导读知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