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杨宁

杨宁-j9九游

(明朝)

杨宁(1400年-1458年),字彦谧,直隶歙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出自浙江余姚泗门双桥杨氏,为十一世。父杨昇,考中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乡试,官徽州府学教授,故入籍徽州。永乐丁酉(1417年)举人,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善交权贵。正统初年,随尚书魏源宣抚大同等地。时王振把持朝政,正统四年(1439年)随都督吴亮征讨麓川(今云南省瑞丽市)土司思任发。正统六年(1441年)再随兵部尚书王骥征讨思任发,以功升刑部右侍郎。历任江西巡抚、礼部尚书。后以足疾改南京刑部尚书,正统七年为御史庄升所劾,明英宗复辟,被迫致仕。一年后去世。卒祀乡贤祠。

同族同辈人有杨抚,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湖广提学副使。弟杨宜,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广东按察司副使。后人有杨光先,明末清初时代,曾任清钦天监监正。

杨宁简介资料
1400 年
1458 年
杨宁相关文献
杨,杨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杨甲仁
杨甲仁[籍贯射洪县人[朝代清朝[主要著作,,,,[小传幼颖悟,每听师授经,辄晓大义。喜静室端坐读书,默然不与群儿伍。年十五,入邑庠,学通六经之旨。曾徒步数千里,从楚南硕儒刘丽虚学。归来讲学金华山中,从游者众。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明经赴京考取中书,于吏部讲解《太极图》,精辟透彻,闻者叹服。后遇陕西名儒李□于周至县,谈学讲经十余日,李赞其“字字入髓,针针见血,滴滴归源”。归里后潜心攻《易》十余年。每长官到郡,闻其名,必请讲《易》。如学使周澹园、罗碧峰、中丞噶尔图,皆辩难敬服。年八十卒于家。著有《易学验来录》、《下学录》、《忧患录》、《游城录》、《北游集》行世。《四川儒林文苑传》、《射洪县志》有传。侧室-氏亦多才,著有《了心宗传》。
查看全文
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杨甲
杨甲[籍贯遂宁人[朝代宋朝[主要著作,[小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对策,直言妃嫔满宫,圣论感溺,朝廷谈兵为讳,恢复之志不坚。帝览对不悦,置之第五,授文林郎。后尝仕于蜀,未得大用。终以坐事罢官,退居灵泉山(今遂宁县东十里)中。未几,卒。甲有声名于时,颇为清议推重。著有《六经图》六卷、《棣华馆小集》一卷,今并存。前书收入《四库全书》,为宋人毛邦翰补足本,有《易》七十图、《书》五十五图、《诗》四十五图、《礼记》四十一图、《周礼》六十八图、《春秋》四十三图。后书收入《宋百家诗存》,是集中多游览吊古之作。其诗天矫脱俗,孤光冷艳,不著色相。《宋诗纪事》、《成都文类》录其诗七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二篇。《四川通志》有传。
查看全文
辽宁杨廷璋
杨廷璋(1688—1772年),字奉峨,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大臣。世袭佐领。雍正七年,以笔帖式的身份升为工部主事。再迁任郎中。被授为广西桂林知府。乾隆二年(1737年),擢左江道。乾隆十五年(1750年),被升为按察使。乾隆二十年(1755年),迁湖南布政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被授为浙江巡抚。乾隆帝南巡,谕曰:“西湖水民间藉以溉田。今闻沿湖多占垦,湖身渐壅,田亩虞涸竭。已开垦成熟者,免其清出,不许再侵占。”廷璋因奏:“此类田地多碍水道,请概令开濬归湖。沿岸栽柳,俾根株盘结,亦可固堤。”又请帑疏濬湖州七十二氵娄,泄水入太湖,免田地被淹。又奏:“仁和、钱塘、萧山三县江塘视海塘例,以二十丈为准,按段编号立石。仁、钱二县江塘民房,堤岸外馀二十馀里,视海塘例,每里设堡夫一,建堡分防。”均从之。又请开台州黄岩场沿海地,近场归灶,近县归民。户以百亩为率,分限起科,得腴产十万亩。奏入,嘉许。乾隆二...
查看全文
杨姓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
查看全文
杨宁相关标签
明朝刑部侍郎
歙县人
南京刑部尚书
杨姓
明朝江西巡抚
宣德五年庚戌科进士
余姚人
双桥杨氏
明朝刑部主事
明朝礼部尚书
1400年出生
1458年逝世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