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商朝
微子
微子简介,后代,族谱 -j9九游
宋微子
,
子
姓,名
启
,世称
微子
、
微子启
,是殷商宗室贵族,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相传为宋姓、锺姓、墨姓、华姓(花姓)的先祖,为春秋宋国的开国始祖。《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
微子简介资料
即位时间
公元前1063 年
性别
相关人物
微子相关文献
微子
人物简介微子,子姓,宋氏,名启,后世称微子、微子启、宋微子,今河南商丘人,是宋国开国国君,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长子、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子启同母兄弟共有三人,子启是长兄,中衍(宋微仲)居中,受德(商纣王)最小。微子启的母亲生子启和中衍的时侯还是妾的身份,后来成为正妻后才生下了纣。父母想要立长子子启为太子,而太史则依据法典为此事争辩,认为有正妻的儿子在,就不可立妾的儿子做太子,子启因此没有成为商王的继承人。周朝初年,子启被周成王封于商朝旧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建立宋国,爵位公爵,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成为周朝宋国的开国始祖,后世称之为宋微子(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子启死后,其二弟中衍(宋微仲)继承宋国君主之位,葬子启于宋国国都商丘西南二十五里微子墓,建有微子祠。人物生平微子,名启,殷商末年朝歌人,殷商帝乙之子,商纣(帝辛)的庶兄。出生时,其母尚未立为正妃,因不得嗣(或...
中微子
历史泡利的假设1930年,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夫冈·鲍利为了解释β衰变中能量、动量以及自旋角动量守恒而提出了中微子假说。与尼尔斯·玻尔从统计角度上给出的解释不同,他认为在衰变过程中伴随着电子,还会产生一种当时尚未发现的一种电中性的粒子。他当时将这种粒子称为“中子”。玻尔非常反对这种解释并且准备承认β衰变中能量、动量以及自旋角动量并不守恒。1932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一种具有较大质量的核子,并也将其命名为中子。这让这两种性质殊异的粒子具有了相同的名字。这种情形让泡利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构想的粒子命名。“中微子”这个术语是经由恩里科·费米和泡利本人在1932年7月于巴黎举行的一次会议以及1933年10月举行的索尔维会议上提出的倡议而被国际科学界接受的。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爱德华多·阿马尔迪(英语:edoardoamaldi)在一次与费米的对话中半开玩笑式地引入的。然而,直到1933年仍没有足够证据...
τ中微子
发现τ中微子是标准模型中最后发现的轻子和最近发现的粒子。费米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的donut实验(英语:directobservationofthenutau)专门为了检测τ中微子。这些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donut协作项目在2000年7月宣布了τ中微子的发现。τ中微子是最后第二种被发现的标准模型所预测的粒子,最后一种是已初步确认存在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互作用donut实验已经分析了核靶上203种中微子的相互作用。2001年,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发表论文称,通过衰变研究发现了τ中微子的相互作用,该结果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相同。参见pmns矩阵
微孢子虫
参考文献patrickj.keelingetal.(2000).evidencefrombeta-tubulinphylogenythatmicrosporidiaevolvedfromwithinthefungi.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17:23-31.nature414,401-402(22november2001);doi:10.1038/35106666
微子
微子周代宋国的始祖。名启(又作开),殷商帝乙之子,纣的庶兄。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王不听,遂出走。武王克商,他肉袒面缚乞降。后纣王子武庚作乱,被周公旦攻灭,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传说他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
查看全文
微子相关标签
人物神
商朝君主儿子
宋国君主
家族谱大览
词条首字母:
a
b
f
g
i
k
l
m
o
q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秦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清代
j9九游 copyright2022zupu.cn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