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白藤江之战

白藤江之战-j9九游

(1288年)

白藤江之战(越南语:trận bạch đằng 1288)指的是元朝军队与越南陈朝于1288年发生的战役,因该役以白藤江为战场而得名。

公元128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儿子镇南王脱欢为统帅,征兵五十万攻打越南,同时,忽必烈让汉将张文虎等过海陆运输粮食,补给征讨越南的蒙古大军。脱欢一路势如破竹,于1288年攻占了升龙(河内),斩首万余级,获船二百多艘,得米十余万石。但由于越南军民的反抗,加之粮草接应不及时,且天气酷热,脱欢决定撤军回国。以乌马儿等人率水军沿白藤江撤军,脱欢自己则沿谅山撤退。

陈军主帅陈国峻得知元军即将撤退,下令在白藤江中插下削尖的木桩,以待元军的进入;并在周围埋下了伏兵。陈国峻派一队战船袭击乌马儿的水军,随后假装败退,引诱乌马儿的水军进入陈军的埋伏阵地。乌马儿到达设伏区时,许多战船被木桩撞沉。埋伏的陈军趁机将点燃的木材掷向元军大船上,同时驾小舟袭击元军。陈仁宗也率军前来增援陈军。在陈军的...

白藤江之战简介资料
越南北部白藤江
1288 年
1288 年
1288 年
元军大败,陈朝取得元越战争的胜利
相关人物
白藤江之战相关文献
白藤江之战经过是怎样的白藤江之战结果如何
白藤江之战经过是怎样的白藤江之战结果如何,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
白藤江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
白藤江之战交战双方分别是谁,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
白藤江之战起因是什么白藤江之战经过与结果
白藤江之战起因是什么白藤江之战经过与结果,白藤江之战起因白藤江之战起因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有关。唐末,藩镇割据,地
白藤江之战
起因930年,南汉君主刘䶮派李守鄘、梁克贞讨伐交趾,擒静海节度使曲承美而归。但不久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就驱逐了南汉军队,自称静海节度使。937年,杨廷艺为牙将矫公羡所杀。938年,杨廷艺的女婿吴权在爱州(今清化)起兵,反对矫公羡。矫公羡见吴权势力强大,于是向南汉求救。刘䶮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以支援矫公羡的名义,率水军出兵交趾。刘龚自己则屯兵海门(今广西省博白县),为刘弘操的后应。南汉崇文使萧益认为此节气多雨且又道路难行,劝谏刘䶮暂时放慢进兵的速度,多用乡导带路。但刘䶮不听,仍命令刘弘操率水军进兵,从海口(下龙湾)进入白藤江。经过此时,吴权已经攻破古螺城,杀死矫公羡。在得知南汉军队到达白藤江之后,命令手下的军士砍伐树木,制造木桩,并在木桩顶端包上锋利的铁皮。吴权将这些木桩插在白藤江入海处的险要的江心里,同时在河岸一带设下伏兵。白藤江江水因涨潮而上升,淹没...
白藤江之战
起因979年,越南丁朝宫廷发生内讧,原太子、南越王丁琏杀死太子丁项郎。不久宦官杜释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丁部领和丁琏。阮匐、黎桓等人又杀死杜释,扶立丁璇即位。随后黎桓执掌政权,镇压阮匐等反对势力。占城乘机进攻丁朝首都华闾。980年,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请求趁丁朝内乱之机南下讨伐。宋太宗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辔库使陈钦祚、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兵马都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库副使贾湜、供奉官阁门祗候王僎为兵马都部署,伺机进攻丁朝。丁朝太后杨云娥得知宋朝调兵遣将将要南下,令黎桓整备兵马。黎桓为心腹部将范巨备所拥戴,在军中自称皇帝,建立前黎朝;废丁璇为卫王。经过宋太宗得知黎桓篡位,以扶立丁璇复位为名义,下令侯仁宝率陆军出邕州,刘澄率水军出广州,立即发兵讨伐黎桓,试图水陆夹击。宋太宗同时还向黎桓发出国书,斥责其篡夺丁朝皇位之事。黎桓派牙将江巨
白藤江之战相关标签
越南陈朝
元朝战役
中越关系史
蒙古征战
越南战事
全战争allwar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