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其他图文简介 -j9九游

唐律疏议》,又称《律疏》,是指唐朝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编定的律文。由长孙无忌等十九人负责编定,永徽四年(653年)颁行。这取代了自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所编定的《武德律》及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所编定的《贞观律》,成为唐朝法典,且为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继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成就,创造性的于律条之后附上注疏,使得“疏在律后,律以疏存”,被认为是中国法制史上之立法典范。由于礼与法在《唐律疏议》里之完美结合,使得由汉代肇始之“春秋决狱”方法至此终结。

《唐律疏议》精确名称应为《永徽律疏》,《唐律疏议》为后世对其之通称。宋元时称作《故唐律疏议》。

相关人物
唐律疏议相关文献
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
疏广疏受俩叔侄为何被合称为“宁邑二疏”?,历史上被人称为“宁邑二疏”的那就是疏广、疏受这一对叔侄。疏广出生时间不详,史
疏勒
历史西汉时,疏勒国力不强;到了东汉,更一度受到龟兹的控制。班超出使西域,亦长期以疏勒为根据地。到了三国时代,疏勒兼并桢中、莎车、竭石、渠沙等十二国,与龟兹、于阗、焉耆、鄯善并为西域大国。到了2世纪,印度贵霜王迦腻色伽一世于疏勒大力传播佛教。国王姓裴氏,于唐朝时也曾向唐太宗奉献音乐人才。疏勒属于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唐朝任命其国王为都督府长官,同时派汉人担任属下。盛时辖境包括今新疆喀什、疏勒、疏附、伽师、英吉沙、岳普湖、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等县市。都疏勒城,唐称迦师城(今地不明)。6世纪中叶以后,被突厥控制,每年向其纳贡。658年,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以疏勒为安西四镇之一,隶属安西都护府。疏勒王室与唐往来密切。后来,为吐蕃所占领。宋代以后,疏勒主要处在西迁的突厥族葛逻禄部和以后到来的一部分回鹘部的控制之下。疏勒君主列表疏勒(70-788)成(3)庚午70兜题(2)癸酉72忠
奏疏
参见诏令文书
疏林
参见树森林
《疏棂》
《疏棂》是宋朝诗人葛起耕的作品之一。
查看全文
唐律疏议相关标签
唐朝法律
7世纪法律
650年代中国政治
653年
史部政书类
家族谱大览
网站地图